读 悟 思 ——书友会一月主题交流活动
读 悟 思
——书友会一月主题交流活动
为了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我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为老师搭建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形成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校长宣读获奖名单
为获奖老师颁发证书
周倩老师简要谈感悟:拜读了王月芬老师编著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后,笔者对作业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作业设计是指依据一定的目的,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形成作业的过程。作业设计质量包括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以及作业的结构性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作业设计质量严重影响作业效果。综上所述,作业既是对教师教得巩固与考核,也是对学生学得情况的考察;作业应与课堂教学一样,有目标、有重难点、有基础部分又有进阶部分;作业既要能考察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要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关联生活,引申知识。
周倩老师就作业思想的历史发展、课程视域作业观两方面进行发言,强调作业设计的重质减量已是迫在眉睫,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们“爱”上作业,在王月芬老师编著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给我们指出了很多可行性的方向,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学习。
龚淑娟老师从对待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业的难度、作业的类型、作业的差异性、作业的内容、作业的结构、作业的批改等维度分别对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和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小学语文作业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究作业的“轻负担高质量”,帮助教师从繁杂众多的作业内容中抓住主要矛盾和本质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龚淑娟老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存在的问题有:作业量过大,学生负担重;作业形式机械,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业内容单一,忽视学生自主性;作业设计“一刀切”,缺乏层次性;作业实施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业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陆心安老师结合课题谈自己的理论学习收获:我们的教育一直就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一说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陆心安老师结合自己设计的分层作业尝试,谈自己的一些感想: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语文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作业有其特殊性。一是综合性。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掌握某一项知识不能直接形成语文能力。二是模糊性。语文知识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掌握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水平高低不是用对错就能衡量出来的。三是个性化。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听说读写是生活之必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成语文作业就是培养生活能力。
只有设计针对性作业,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用户登录